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皇家亚洲事务学会的演讲
2010-12-10 08:00

(2010年12月9日,伦敦全国自由俱乐部)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今晚与皇家亚洲事务学会的各位朋友们进行交流。让我感到十分荣幸的是,在皇家亚洲事务学会将近110年历史中,我是首位前来演讲的中国大使。当然,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贵会35年前才开始进行“战略性延伸”,将关注和研究范围从中亚扩展到了整个亚洲。

  我今晚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Role)。在英文中,role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角色”(character),如一部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另一个是“功能”(function),即在一项任务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我今天不妨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从“角色”来看,最简单地就是将世界各经济体分为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首先,中国是生产大国。18世纪初,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各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世界各国出口原料的最大购买者,1820年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50%,一大标志是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今天,中国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是钢铁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和消费国,又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无独有偶,中国上海今年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但是,中国作为生产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并没有获取多少利润。以前,我们经常举的例子是“芭比娃娃”,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卖10个美元,中国企业制造产品所获得的价值是1美元,而这1美元里还有65美分是原材料的费用。现在,我们举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IPAD”,IPAD在美国市场上最便宜的卖到499美元,而中国企业进行组装获得的“代工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Suppli透露,仅有11.2美元。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答案很简单,在世界产业链中,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这若干环节中,中国目前主要只占生产制造这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目前是智力成本最低、国际竞争最强,因而也是利润最低的。因此,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不假,但中国还算不上“制造强国”。有鉴于此,中国近年来致力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鼓励自主创新,同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

  其次,中国也是消费大国。最近经常有人拿中国的消费做文章,说中国消费太少,储蓄太多,因而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且不说这种结论显得很荒谬,单就中国消费太少这种说法就有必要进行讨论和商榷。其实,中国目前在不少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领域增长都是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刚刚提到中国钢铁和石油的消费;另外,目前世界40%的铁矿石和主要金属、50%的水泥和玻璃均由中国消耗。即使是居民消费,自中国改革开放32年来,年均增长高达7.12%,这样的增速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消费仍存在问题。一是消费结构不合理,投资性消费偏大,因而在世界上购买的产品以能源和原材料多,生活消费产品少;二是与中国改革开放32年来GDP平均增速9.9%相比较,居民消费增长显然没有赶上GDP增长的速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正是意识到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当前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分析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显然不能仅仅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进行静态分析。我们不妨再看看中国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功能”:

  第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有句古诗叫“春色满园关不住”,西方有个词汇叫“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必然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特别在金融危机时,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迅速回稳和保持较快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各国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世界银行由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将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另据估算,中国经济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分别增长0.34和0.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可逆转,而且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因此中国完全有条件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外界普遍预计,2010年—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保持在8—9%,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第二,中国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合作。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6.6%的平均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平均每年进口687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高达10056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欧盟出口整体下降,但对中国出口增长4%。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10140.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其中,中国自欧盟进口增长了33.4%,自英国进口增长率则达到43%。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不刻意追求顺差,过大的顺差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没有好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下降,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继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后,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42.5%,顺差占GDP比重降至2.2%,已处于一个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随着中国扩大内需,中国进口会更加快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也将更趋平衡。

  第三,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金融危机时,中国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同抵御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了负责任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融资计划,进一步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经贸合作,并对外签署了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最高领导人连续5次出席G20峰会,积极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开展宏观经济政策对话,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并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增资。中国政府还派出多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采购,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贸易投资合同,以实际行动支持欧洲克服困难、实现复苏。中国出口价廉物美的商品,也有助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抑制通货膨胀风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欧元区保持稳定做出了直接贡献。今年,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中方明确表示,中国坚定支持欧元区和IMF联手救援希腊等国的机制。中国非但未抛售欧元资产,而且主动向冰岛、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温家宝总理今年10月访问希腊时承诺中方继续购买希腊债券,并且宣布将组建一个50亿美元的基金,帮助希腊航运公司购买中国船舶;中国还在今年7月购买了4亿欧元的西班牙国债。有什么东西能比“雪中送炭”更宝贵?

  女士们、先生们,

  早在26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帮助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今天,我们说,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已经形成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就会越多,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就会越大。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规划和建设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

  ※          ※         ※

  12月9日,英国皇家亚洲事务学会举行晚餐会,邀请刘晓明大使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发表演讲。刘大使演讲后还回答了听众有关中英教育交流、中欧经济合作、中朝经贸关系、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中国文物追索等提问。

  皇家亚洲事务学会(Royal Society for Asian Affairs)成立于1901年,时称中亚学会(Central Asian Society),主要研究中亚问题。1975年更名为皇家亚洲事务学会,研究领域亦扩展至全亚洲。现有会员近1000人。该学会每月举办两次研讨会,邀请知名人士发表演讲,内容涉及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学会办有刊物《亚洲事务》(Asia Affairs Journal)。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