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就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及中英关系接受中国驻英媒体联合采访
2013-11-26 01:00

  

  在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前夕,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于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及经济日报等中国驻英媒体的联合采访,就此次访问及中英关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当前,中英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中方对卡梅伦首相访华有何期待?

  刘大使:应李克强总理邀请,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于12月2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卡梅伦首相此次将率领迄今最大规模代表团访华,代表团成员包括外交、卫生、文化、环境、科技、商业等多位部长级官员和约150位工商界领袖。访华期间,李克强总理将与卡梅伦首相举行会谈,其他领导人将予会见。除北京外,卡梅伦首相还将赴东部和西部城市参观访问,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此访不仅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英首相首次访华,也是两年多来中英最高级别的双边接触,对中英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高度重视卡梅伦首相此次访问,愿与英方共同努力,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为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中英关系?

  刘大使:“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随着中英关系步入正轨,两国各层级、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作为双边关系主旋律的特征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对话机制完备。中英建有完备的高层对话机制,如两国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同时在经贸、科技、教育等各领域举办定期交流。在不久前召开的中英第五次经济财金对话中,双方共达成59项成果,创下了纪录,而且许多成果具有突破性意义。卡梅伦首相此访就是重启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此外,两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开展良好互动,在全球治理、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既密切沟通,又相互合作。

  第二,合作亮点纷呈。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今年1-10月,中英货物贸易额达56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在欧盟主要大国内一枝独秀。两国双向投资规模不断增大、格局更为平衡。过去18个月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总和,其中去年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并购金额高达8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近1/8,英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国。中英金融合作进入快车道,伦敦人民币离岸业务市场发展渐具规模,目前在中国海外人民币交易中占比高达62%。今年6月中英签署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首个货币互换协议。

  第三,人文交流深入。英国是我赴欧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在英留学人员超过13万,在华英国留学生也有近5000人。英国的历史、文学、电视剧、足球、音乐、时尚等在中国具有很大吸引力,“中文热”、“中国热”在英国也方兴未艾。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居欧洲之最。英国也在近期启动了“英国未来”计划,今后3年将资助15,000名英国学生赴华学习或实习。从明年起,汉语还将成为英国三年级以上学生6门必修外语中唯一一门亚洲语言。皮尤中心民调显示,英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在西方大国中位居前列。此外,中英在旅游、地方等领域的交流也呈现强劲势头。

   

    经济日报记者:你认为中英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刘大使:中英之间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性问题,因此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这些分歧。当前中英关系的主要问题仍是政治互信不足。英国社会仍然有一些人未能摆脱“冷战思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努力增进互信互知。

  首先,以对话促进互信。深化双边各层级、各领域对话,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凝聚共识,扩大合作,化解分歧,不断增强两国关系中的正能量,共同促进双边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并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其次,以交流促进互知。中英都有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同时两国又都是致力于改革和开放的国家,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增进两国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人文领域交流,改变人们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促进两国民众对现代中国和当代英国的认知,形成新的“中国观”和“英国观”,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好感和友谊,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中国日报记者:你认为应当如何推动中英关系进一步发展?

  刘大使:中英作为两个大国,都致力于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中英应当努力增进互信互利,妥善处理分歧,在新形势下,特别要抓住以下三个机遇,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是改革的机遇。中英两国都面临不断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号角。英国也在积极探索推进财政、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改革。中英两国的改革不仅会给各自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且为两国合作带来更多更大机遇。双方应当抓住这些新机遇,共同设计规划两国未来合作的新蓝图。

  二是开放的机遇。中国始终致力于对外开放,并成功地实现了与世界利益融合,既带动了本国的高速增长,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新成果。英国同样秉持开放的原则,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反对保护主义,对中国企业来英投资持欢迎态度。中英应在“开放”这一共同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促进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发展。

  三是重新认知的机遇。中国和英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今天,两国民众都在摆脱陈旧思维,重新发现、认知对方国家。在中国民众眼中,英国不再保守内敛,而是富于创新、创意。在英国民众眼中,中国也不再神秘难懂,而是充满现代活力,富有独特魅力。双方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认知变化,将民众的热情和新知转化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优势和动力,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央电视台记者:此次卡梅伦首相将率庞大企业家代表团随同访华。您如何看待中英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刘大使:近年来,中英经贸合作发展顺利。在我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英国在对华贸易和相互投资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介绍的中英贸易及投资合作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中英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中英经贸合作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在双边贸易方面,中英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五大贸易国,但中英贸易在两国贸易中各自所占比重仅为1.4%和6%,同两国贸易大国地位相比还很不相称。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改善,对英国高品质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将日益旺盛。英国是全球第二大创新国,但当前英国对华技术出口在欧盟中仅排第五位,落后于德、法等国。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英技术贸易空间广阔。

  在投资合作方面,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英投资虽然发展较快,但同印度、南非、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未来中国企业对英投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企业看重英国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地位,未来将加大对英国资源、研发、品牌、网络等资产的投资并购力度。中英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两国在核能、交通、通信、水处理、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前景广阔。

  在服务业和金融合作方面,英国企业日益重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英国现代服务业对华投资将出现较快增长。中英在现代金融服务、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等金融领域合作也将会有较快发展。

  此次卡梅伦首相访华,英方将有庞大企业家代表团随访,充分体现了英国企业对开展对华合作的信心和热情。相信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与协助下,两国工商界必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模式,推动中英经贸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中新社记者:明年,汉语将正式成为英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外语必修课备选语言之一。预计英国的“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将继续升温。你认为两国应如何以卡梅伦首相访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在文化、教育、科技等人文领域的合作?其意义如何?

  刘大使:中英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12年4月,中英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建立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确立在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和青年六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为加强双边人文交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

  在教育合作方面,双方建立了两国教育部长年度磋商机制,中英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显著,形成了合作领域宽广、内容丰富、政府主导、民间活跃的交流格局。双边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主体也包括了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形式更是涵盖了人员交往、项目合作与机制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科技交流方面,两国于1978年签订了《中英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中英对口科研部门和机构在基础研究、卫生、农业、水利、林业、航天航空等领域签订了20多个对口协议或备忘录,并建立了中英科技合作联委会、中英可持续发展高等对话机制、中英卫生高层对话机制等。经过30多年的稳定发展,中英科研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2011年,在联合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英国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合作伙伴。

  在文化交流方面,自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以来,两国文化合作进入快车道。双方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规格和规模、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双方各级人文交流活动500余项,团组互访近300批次,参与人数8000余人次。文化越来越成为两国关系的战略支点,越来越成为双方增进理解、深化友谊、推动合作的重要因素。

  下阶段,中英双方应把握机遇,携手共进,推动两国教育、文化、科技等人文领域合作开创全新局面。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是双方进一步开展人文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双方应通过这一机制,就各领域合作的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等进行统筹规划和研究,为下一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加强政策对话。双方应在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及有关双边协议框架下,加强不同层面的政策对话,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磋商,制订合作计划,推动落实有关合作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双方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化解阻力,增添动力。

  第三,促进民间交流。在教育、文化、科技领域,两国均有许多非官方机构和组织开展交流合作,这是对官方合作的有益补充。双方应进一步鼓励民间合作,形成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推动双边合作,增进人民友谊。

附件: